新聞動態
新聞動態
財聯社 2022.03.30
全球經濟復蘇背景下,電子工業市場回暖,汽車電子等產業的爆發和新應用場景的不斷涌現使PCB需求大振。受益于此,生益科技(600183.SH)、諾德股份(600110.SH)、超華科技(002288.SZ)等PCB產業鏈上市公司2021年業績紛紛報喜。有分析指出,結構性機會顯現,PCB板塊需求旺盛,展望2022年,行業將保持增勢。
上游盈利倍增
PCB(印制電路板)作為“電子產品之母”,不斷向工控、醫療、消費電子、汽車電子等領域滲透。
據深南電路(002916.SZ)2021年報引用的Prismark數據顯示,從中長期看,產業將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。2021年-2026年全球PCB產值的預計年復合增長率達4.8%。中國大陸地區在2021年基數較高的情況下,復合增長率仍將達到4.6%,增長保持穩健。
PCB產業鏈上游的上市公司去年業績表現不俗。各家年報顯示,上游覆銅板供應商生益科技實現凈利潤28.30億元,同比增68.38%;銅箔供應商諾德股份、嘉元科技(688388.SH)分別實現凈利潤4.04億元、5.50億元,分別同比增7409.93%、195.02%;超華科技(002288.SZ)凈利潤預增1.18億元-1.30億元,同比增449.63%-505.53%。
產品銷量及價格提升、同時有效將成本傳導至下游等是支撐上述公司業績增長的關鍵。
去年以來,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波動,銅價大幅上漲,成本相應提升,覆銅板迎漲價潮,包括生益科技在內的覆銅板廠商調漲了產品價格,同時市場更多的將生產重心轉向毛利更高的鋰電銅箔,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覆銅板銅箔產量,導致該板塊市場供不應求,甚至出現缺貨現象,主營覆銅板、印制線路板的生益科技銷量實現增長。而年產8000噸高精度電子銅箔項目(二期)投產釋放產能則成為超華科技業績變動的主因之一。
銅價延續漲勢情況下如何控制成本?嘉元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,我們有對銅線進行庫存動態調整,價格漲跌的時候相應調整,控制庫存,銅價上漲對公司利潤會有一定影響,但總體來說影響不是很大。據其透露,公司產品基本做到滿產滿銷。
銅箔產品由于市場供應緊俏,加工費亦有所上漲。據記者了解,不少公司銅箔產品定價模式是“銅價+加工費”,加工費或銅價上漲都將導致銅箔產品相應增加,進而提高產品整體盈利水平。諾德股份內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,加工費上漲是公司銅箔產品盈利的主要因素,原材料的上漲可以部分傳導至下游客戶,而且我們也做了套期保值。
市場向好態勢下,行業則“扎堆”增資擴產。生益科技最新公告顯示,向全資子公司江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增資5億元,啟動二期項目建設,該子公司2021年生產各類覆銅板1310.79 萬平方米,銷售各類覆銅板 1307.35 萬平方米。嘉元科技亦在推進福建省寧德市年產1.5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、廣東梅州嘉元科技園新增年產1.6萬噸高性能銅箔技術改造項目、山東聊城年產3萬噸高精度超薄電子銅箔項目、江西省贛州市江西嘉元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電解銅箔項目等募投項目。
中下游毛利承壓
相比之下,PCB產業鏈中下游企業業績承壓更為明顯。
年報顯示,深南電路2021年營收139.43億元,同比增20.19%;凈利潤14.80億元,同比增3.53%,小幅微增。以企業通訊市場板和汽車板為核心業務的滬電股份(002463.SZ)2021年營收74.19億元,同比下滑0.55%;凈利潤10.64億元,同比下滑20.80%。
同時記者注意到,中下游企業PCB毛利率較之同期數據均有下降。(數據來源各公司年報)
業績出現變動,深南電路和滬電股份兩家公司都在年報中表示,疫情對供給側影響仍存,產業鏈供應鏈循環不暢,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及芯片供應緊張,對企業形成一定成本壓力。滬電股份同時指出,疊加人民幣升值、5G建設放緩、PCB市場需求波動和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,公司整體經營面臨多重壓力和挑戰。
對于毛利率下降原因,深南電路在回應機構調研時指出了“2021年通信市場需求放緩”方面的影響。
有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,“疫情背景下數字化快速發展,遠程辦公、數據存儲、5G通信等都需要信息的輸出和接收,輸出端主要就是通信基站的布局,但現在布局基本上差不多了,所以以通訊基站的主要通訊板為主的PCB企業,相當于說它的業績增長會陷入一個停滯?!?/span>
仍存結構性機會
相對而言,盡管也有來自成本端的壓力,但產品主要應用于工業控制及汽車電子(合計收入占比約為80%)等下游領域的四會富仕(300852.SZ),業績則有所增長,其2021年實現營收10.50億元,同比增61.44%;凈利潤1.84億元,同比增52.94%。
四會富仕相關負責人表示,公司產品在下游市場的應用主要還是在工業控制方面(收入占比約為60%)。涉及到一些傳動、自動等都會用到工業控制的一些產品,比如馬達、機器人里面的關節等,用量較大。
面對行業內的缺“芯”問題,前述業內人士表示,從生產端來看,芯片生產企業新產線投產,產能開始逐步釋放。從應用端來看,國外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存在開工不足的現象,對芯片的用量會減少,可能有一部分會流入國內。缺芯問題未解時,企業再推新產品也會在設計上想辦法縮小芯片用量緩解。
業內亦有分析指出,PCB需求的邊際變化值得關注,汽車電子、服務器等帶來結構性機會。亦有受訪者表示,應用端才真正剛剛開始,前景還是非常廣闊。
“汽車電動化、智能化是趨勢,ADAS(智能駕駛輔助系統)配置越來越多,包括一些智能化輔助跟車駕駛防偏移、防側滑等,驅動PCB用量較快增長。還有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(電池、電機和電控)也需要PCB進行管控,跟普通油車相比,它的PCB用量可能會有一倍的增長。”上述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。
另外,“東數西算”背景下,AI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8K“超高清”視頻、5G行業應用等領域對算力、數據交互需求的提升以及相關應用場景的拓展,驅動服務器、交換機等網路設備擴容升級,對PCB行業(尤其高頻高速PCB產品)而言,將催生更大想象空間。